首 页
政务公开
单位介绍
新闻动态
政务办公
资料中心
网站留言
政策法规
党务公开
@ 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料中心
雪顿节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来源:区民委网站 日期:2016-09-02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即为吃酸奶的节日。雪顿节起源于公11世纪中叶,最早是一种纯宗教节日活动,是老百姓以酸奶对寺院行长净、夏安居之事后解禁僧人的敬奉。17世纪下半叶,雪顿节逐渐演变和固定成以藏戏汇演和展佛为主、文娱与宗教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所以又被称为“藏戏节”、“展佛节”。1994年由拉萨市政府主办以来,雪顿节进而演变成集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旅游休闲、商贸洽谈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国内外知名节庆盛会。

  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节日活动的中心在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这里从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领达赖喇嘛的夏日园林。

  节日来临之际,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拉萨城都搬进了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拉萨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晒佛仪式——映衬在第一缕曙光辉映下

  作为节日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瞩目的仪式。哲蚌寺,是公元1416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四弟子降央曲结所建,是西藏最大的佛教寺院。

  这一天,人们天不亮就纷纷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寺所在地更乌培孜山麓,晒大佛的隆重仪式就在这里进行。山下汇成人的山、人的海。朝佛者、观光客几近六万人,平日里寂静的山谷为之沸腾。展佛的时辰将临之际,伴随着响彻山谷的法号声,近百名僧入捋宛若长龙的丝织强巴佛像巨幅唐卡从哲蚌寺措钦大殿缓缓抬出,向哲蚌寺西侧的专用展佛平台上方行进 。此时,桑烟四起,法号齐鸣,诵经声不断。很快.巨大的唐卡由上而下徐徐展现,这幅巨型唐卡约长宽30米,略呈正方形,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左手托钵,右手作降魔指地印,周围有菩萨、保护神等。

  人们激动地纷纷涌上前去,不断地朝佛像献哈达、钱币,顶礼膜拜,祈祷。这幅巨大的佛像长卷展现于高山之间,人们在十几公里之外都可远远地朝拜它。在展佛的同时还要举行颂经、吹法号等盛大的佛事活动。

  巨幅唐卡平日深藏于寺院 ,人们只能在一年一度的展佛节上 ,才有缘观瞻。从保护唐卡的角度来看,定期晾晒是有好处的,因此“展佛”又叫“晒佛”经过不到一个时辰,大佛被重新卷起,抬回到措钦大殿敬奉,只有待到来年此日才能再次向世人展示。

  在此时不远处哲蚌寺的院内响起了藏戏的鼓钹声,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把这第一场演出奉献给尊贵的佛,同时也预示着整个雪顿节藏戏演出的开始。

?藏戏会演——600余年的洗练、底蕴丰厚的独特魅力

  雪顿节从17世纪末期开始演出藏戏。当时,五世达赖坐床以后,已经掌握西藏最大经济实力的哲蚌寺举行奶酪宴会时,因为卓具天资、颇富才学的五世达赖,和广大僧众都比较喜欢藏戏,所以开始把民间各地著名的藏戏班子请进哲蚌寺助兴演出,后来建立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正式形成每年雪顿节期间以奶酪招待僧俗官员,并都要举行这样藏戏会演式的活动,被叫作“哲蚌雪顿”。开始有不多的几个藏戏戏班,就在哲蚌寺的噶丹颇章院子里,面对达赖喇嘛的寝楼献演藏戏,达赖喇嘛就坐在寝楼的大窗台口观戏。

  到18世纪中叶七世达赖时,清乾隆皇帝见西藏封授的郡王制有弊端,下令废除,建立噶厦,即西藏地方政府,设四个噶伦,一僧三俗,为达赖协理政教事务。自此开始每年的雪顿节在新建的罗布林卡进行。届时,召集各地更多的藏戏班子来演五六天藏戏。雪顿节藏戏主演场地,也由哲蚌寺移到罗布林卡。到八世达赖时扩建罗布林卡,在内园的东大门上建起一个两层的观戏楼阁,专供雪顿节期间达赖喇嘛在此观看露天广场上的藏戏演出。

  后来,西藏地方政府派负责布达拉宫内务的孜恰勒空,专门管理这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来演出的藏戏团体都要登记造册。每年有哪些团体,这些团体如何排列,演什么剧目,这些剧目又表演到何种水准,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管理雪顿节的孜恰官员,往往是藏戏行家,由他规定每一个剧目唱、诵、白、舞、技等整个演出的格式和要求,谁若违反,谁就要受到严厉的惩处。这样逐渐形成了每年都要举行这种大型的参加雪顿节的藏戏表演。

  藏戏表演是雪顿节最具吸引力的组成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经历6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后,今天,传统藏戏表演以其独特的舞韵、嘹亮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古朴的面具、多彩的剧情……充分展现着藏戏艺术的无比魅力。

  在西藏,很多藏族人,特别是老年朋友,对藏戏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他们从小就喜爱藏戏。尽管每一年的雪顿节藏戏表演无非就是八大传统藏戏,但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表演,仍然吸引着许多人,百看不厌,常看常新。

  对于亦教亦世俗的雪顿节而言,每年的藏戏表演起到了沟通神人的枢纽作用。融入藏戏表演的内容既有娱神的功效,更有娱人的欢乐。历史上,雪顿节这一称呼曾一度被“藏戏节”所取代,足可见藏戏表演在雪顿节中所占有的份量。

  至今,在雪顿节上演出藏戏的历史延续了300多年,随着历史和文化的进步和变迁,如今的雪顿节已成为弘扬西藏文化的一张名片。而藏戏表演形式同样随着时代潮流在不断变化着。比如从单纯的广场舞走向舞台,而其改革发展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保留部分特色极为强烈的人物面具外,大多数人物即演员不再用面具进行表演了,而是采用化装表演,其人物艺术特色更加鲜明。

  而今,西藏觉木隆藏戏、江嘎尔藏戏、香巴藏戏、迥巴藏戏、扎西雪巴藏戏、宾顿藏戏六大派别的藏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藏戏艺术更得以保护、传承与弘扬。

?过林卡——热情洋溢的聚会

  在藏语里“林卡”是风景优美之地的意思。相当于内地的园林、度假村。藏民族把到林卡游玩休闲称之为“过林卡”。对于西藏人来说,去罗布林卡“过林卡”,那就是雪顿节必有的节目。

  每逢雪顿节的前七天,人们或集体或一家人,拿上绳子或石灰在林卡的草坪上围上一圈,意为此地已占据。雪顿节当天,人们早早地来到林卡内,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在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各种酒和饮料、菜肴等节日食品。在挺拔的白杨树下,绿荫茵的草地上,美丽的河畔溪边,都可见到身着艳丽服装的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约请亲友,人们三五成群,在帐篷内狂歌畅饮,同时还玩耍藏棋、藏牌等游戏

  据了解,解放前,到林卡消暑度假的,只是“三大领主”及生活比较富裕的中上层人士;解放后,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过林卡”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在拉萨,每年大部分时间,“过林卡”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人们便不约而同地聚集到罗布林卡、宗角禄康等大林卡,过一个难忘的假日。

 

雪顿节——传统雪顿节固定仪式


?藏历六月二十九日

  藏历六月二十九日,做一些“谐泼”,相当于现在的领导接见和开幕式,也就是各地区的藏戏团体来到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

?藏历六月三十日

  藏历六月三十日,搞传统的“哲蚌雪顿”。这一天正是哲蚌寺举行浴佛节,要把几十丈高的锦缎绣绘佛像大唐卡,由几百个青壮年喇嘛一字长蛇阵地抬着,宗教乐队为其伴奏,抬到寺院西北边的陡斜的后山崖上铺挂起,让数以千万的僧俗群众来瞻仰礼拜。同时,这一天也是哲蚌寺维持政教活动正常秩序的铁棒喇嘛“格贵”每年换任的日子。

?藏历七月一日

  藏历七月一日,各团体相继到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规定的地方朝拜,跑演一遍“谐泼”仪式。

?藏历七月二日

  藏历七月二日,孜恰勒空和僧俗官员等在罗布林卡内选地搭起帐篷和围幔,摆放地毯、卡垫、食品和娱乐用具等,以准备看戏、玩乐和朝拜等活动用。这天开始由四大蓝面具派戏班轮流正式献演。

?藏历七月三日至六日

  藏历七月三日至六日,规定由迥巴、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这几天,是雪顿节藏戏演出高潮阶段。

迥巴藏戏团演出《顿月顿珠》

江嘎尔藏戏团演出《诺桑王子》

香巴藏戏团演出《文成公主》

觉木隆藏戏团演出《卓娃桑姆》

?藏历七月七日

  藏历七月七日,扎西雪巴这一早期白面具派藏戏最大的团体,也在罗布林卡举行一天的演出活动。主要表演白面具派的开场仪式“甲鲁温巴”和结束仪式“扎西”,以表示雪顿节主要的活动圆满结束,欢庆祝福,祈赐吉祥。

扎西雪巴藏戏团

?藏历七月八日至十五日

  藏历七月八日至十五日,各藏戏团体纷纷到拉萨各地区演出,称为“拉萨雪顿”。

?藏历七月十六日以后

  藏历七月十六日以后,觉木隆可去拉萨城区林廓以外的地方演出,外地的个别藏戏团体也有被邀去城外郊区演出的,但是,一般都开始纷纷回本地区去。

?藏历八月一日开始

  藏历八月一日开始过“色拉恰季”节,即“色拉雪顿”。

2012年中国雪顿节马术表演暨传统体育竞技赛上参赛选手在进行马术表演。

  改革开放后,西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发展,雪顿节于1986年4月19日经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得以恢复,同年雪顿节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局主办。1994年,雪顿节开始由拉萨市人民政府主办。历经千年变迁雪顿节已从宗教"小文化"已发展成为集文艺汇演、旅游休闲、商贸洽谈、经贸洽谈、学术交流等众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文化"的节日盛会,成为西藏自治区影响最大的群众性节庆文化品牌,享誉国内外。拉萨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独特淳朴的民俗风情,在广大游客心目中高原明珠拉萨到处都充满了神奇和魅力。

  如今的雪顿节既是拉萨扩大开放、广交朋友的重要窗口,又是藏民族文化充分展示和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广阔舞台。节日期间,拉萨人民用歌舞、藏戏等民族文化盛宴迎接八方宾客,用酸奶、青稞酒等藏民族美味佳肴招待天下朋友。整个拉萨人流如梭、商贾云集、歌舞盈市、热闹非凡。随着雪顿节庆典活动的连续举办,拉萨雪顿节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节庆"、"中国节庆五十强"、"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等多项殊荣,独具特色的"藏戏蓝面具"节徽也被评选为"最佳视觉效果奖"。雪顿节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拉萨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彰显了拉萨城市的独特品位和文化内涵,对拉萨的旅游、文化等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向往高原的游客们。

 

雪顿节——从宗教活动到民间文娱节日


?来源于纯宗教活动

  雪顿节,最初纯属宗教活动,按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派)的规定,每年藏厉6月15日至7月30日为禁期,全藏黄教大小寺庙的喇嘛,不准出外活动,以免踏死小虫,“有伤上天好生之德”。到7月30日期满,达祯嗽嘛下令,解除禁令,喇嘛们才纷纷出寺下山,农牧民都要施舍酸奶子,喇嘛们除喝一顿酸奶子外,还纵情地玩乐,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17世纪以前,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性的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三十日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人都不准外出活动,以免踏死小虫杀生造孽。僧侣们在寺庙里要长净,夏安居,直到解禁。七月初一开禁,他们纷纷下山。这时正是草高牛壮的时节,雌牛的奶质好量多,窝出的酸奶子醇香味美,农牧民和亲友们拿出准备好的酸奶子敬献他们,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僧人们大口地呼吸寺外新鲜空气,成群结伙走进林卡,走到河边,和亲朋好友团聚欢言,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乐趣。

  公元164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掌政。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驻锡地—拉萨哲蚌寺内的噶丹颇章宫成为西藏当时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五世达赖从小卓具才学,十分喜欢文学艺术,尤其钟情于藏戏。就是在他和其他一些高僧的授意倡导下,才于哲蚌寺雪顿节期间,开始邀请民间藏戏班子来作助兴演出,从而形成了“哲蚌雪顿”演藏戏的节日惯例。

  1642年藏历6月30日,是五世达赖的剃度日,也是新旧铁棒喇嘛交接的日子,同时也是夏令安居解禁日,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涌进哲蚌寺,给五世达赖喇嘛和哲蚌寺的僧人们献酸奶,请求摸顶祝福。这天,从西藏各地汇集拉萨的六个白面具藏戏团、四个蓝面具藏戏团,都齐聚哲蚌寺献演各自拿手的藏戏片断。此时,五世达赖欣喜莅席,由其经师、随行僧俗官员陪同观赏。因为藏戏的融入为雪顿节增加了新内涵,所以雪顿节又称为"藏戏节"。

  嗣后,顺治10年,即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与固始汗磋商,决定从哲蚌寺噶丹颇章宫迁至顺治初年即着手扩建的布达拉宫内驻锡。雪顿节亦随之移至布达拉宫“空中舞台”,即德阳厦举行。

  公元1720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公元1708~1757年)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期间,在拉萨西郊兴建其夏宫罗布林卡,雪顿节便移于此举办。仍沿习惯例,各地藏剧团应召汇聚拉萨参演,向达赖敬献祝词。

  近300年来,拉萨出现了哲蚌、布达拉、罗布林卡三位一体的雪顿格局。罗布林卡则是雪顿节活动的中心。

  时至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后,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节日期间,拉萨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群,老少相携,背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涌入罗布林卡内。节日时,除本地西藏藏戏剧团外,还有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戏剧团来到圣城拉萨切磋戏艺。人们除了观看藏戏外,还在树荫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在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果酒,菜肴等节日食品。有的边谈边饮,有的边舞边唱,许多文艺团体也来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兴。商业部门把各种物资和节日食品运到罗布林卡内,摆摊设棚,供应游人。下午各家开始串幕作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在劝酒时,唱起不同曲调的酒歌,各帐篷内,相互敬酒,十分热闹。自治区各机关,单位将大型的文艺活动,学术讨论会,经验交流会安排在雪顿节期间,使雪顿节更显得意义重大。

?传统文化需要保护与弘扬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保护和弘扬藏戏艺术,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区藏戏艺术流派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抢救、普查、保护。建立了自治区藏剧团和藏戏艺术中心,开展了民间藏戏班的重建和保护工作,恢复和创新了“雪顿节”藏戏汇演活动,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八大藏戏剧目,改编和新创了一批新剧目,培养了一大批藏戏表演、创作和研究人才,出版了大量藏戏研究、保护书刊和影像成果,藏戏艺术得到了全面继承和保护。特别是自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以后,西藏自治区将保护和传承古老的藏戏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使藏戏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弘扬。

?雪顿节的新气象,节日文化带动西藏发展

  雪顿节的来临意味着西藏的旅游开始正式进入旺季。时代的变迁往往赋予相同的事物不同的含义,雪顿节的含义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得以丰富,从最早的富于宗教色彩,到百姓的狂欢,再到今天市民与游客共同庆祝,商业与服务齐步发展,宣传与繁荣深获赞誉。这个藏族群众最快乐的节日,已经不单单是吃酸奶、过林卡,向僧众的善心给予最虔诚的回应这样传统的风俗民情,而是呈现出了新的内容,展示出了今天西藏经济、民生、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蜕变。雪顿节呈现出的新气象、新内容反映出了我区的新变化、新发展,而比这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西藏人民在以开放的、多元的、积极的心态和眼光接受新事物、新变化、新挑战,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如此这般,才有了今天一年比一年热闹的雪顿节,一年比一年繁荣稳定的西藏。  西藏和西藏人一直在用开放的、多元的、积极的心态和眼光建设自己的家园,雪顿节今天丰富的内容清楚地说明了这点。每一年雪顿年的新亮点、新看点都在原有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吸引了西藏的百姓和外来的游客。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今天有了新的内涵,有了新的内容,是值得骄傲的,是需要坚持这样继续下去的。坚持,不是一句空话的原因恰恰在于,它是西藏人在这片高原上不断奋斗、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不断丰富自我的一个展示,是把西藏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令人向往的过程。

(摘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版权所有:bt365官网哪个真的 邮编:102600

技术支持:大兴区信息中心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2502 京ICP备15023992号